一个世纪前,玻璃瓶是靠肺活量制造出来的。工匠用一根管子的末端收集一滴玻璃溶液,把管子伸进模子里,然后用嘴吹气,直到吹出一个玻璃瓶的形状。《图说玻璃瓶收集》的作者塞西尔-芒西(Cecil Munsey)写道:一个店里高薪聘请3名吹瓶匠,使用3套便宜的工具,每天便能生产出将近三千个玻璃瓶,每12打(144个)的成本为1.80美元。
但是自从1905年迈克尔-欧文(Michael J. Owens)发明巨型吹瓶机并引入商业化生产后,成本狂降90%以上,人工玻璃瓶制造业开始陷入永久性衰退。使用自动吹瓶机之后,雇佣2名工人两班倒,无需什么技能,每天便能生产1.7万个玻璃瓶,到1912年更提升至7.2万个,每12打的成本仅为一毛钱左右。
当年的Owens Bottle Machine Company如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器皿制造商,只不过今天公司的名字变成了Owens-Illinois(OI),原因是1929年同Illinois Glass的合并。你可能会觉得古老的玻璃器皿制造业早已衰落,就像2公升玻璃瓶装的Mountain Dew矿泉水一样进入了历史。但是Owens股价的变化却证明并非如此,5年前该股只有9美元,现在已经涨到56美元了。
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玻璃瓶打败塑料瓶,再次风靡起来,尽管公司管理层大肆吹嘘可重复使用、可回收的容器更利于环保,毕竟玻璃是用硅质岩(砂)制造的,而塑料的原料则是石油。
就很多用途而言,玻璃器皿仍是人们的首选。其独一无二的外观使得酒和液体装在里面更为优雅美观;它不会同啤酒串味,更容易保持低温;另外,在保存一些人们对安全性带有偏执的东西上面,比如婴儿食品,人们还是青睐玻璃器皿而不选择塑料,因为玻璃的化学成分是惰性的,而且在产品试验上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。美国这些产品的市场早就成熟了,但是在南非、东欧和亚洲等发展中地区,啤酒和婴儿食品的需求正在急剧飙升。Owens很好地抓住了这个机会,2004年收购了欧洲一家大型玻璃瓶制造商,2005年同俄罗斯一家饮料公司开办了一家合资企业,2006年收购了中国一家工厂,2007年在秘鲁新开了一家工厂。
去年Owens还以12亿美元出售了其塑料业务,公司最初涉足塑料制品是1932年。这一举措使得公司有能力偿还部分债务,负债从55亿美元降低至37亿美元,大大减少了利息支出。同时最近几年公司还通过提价来抵消原料成本上升的影响,并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利润率和成本效率、而非产量上面。数据表明,公司对财务状况的整顿是卓有成效的。去年公司销售额增加14%,其中定价方面的贡献率是5个百分点;持续经营收入达到3亿美元,从2006年的略有亏损转为盈利;投资资本报酬率总计达18%,比过去5年的峰值水平还高5个百分点。